【專家觀點】18導聯動態心電圖的臨床價值為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滿足臨床需求,動態心電圖作為目前應用廣泛的心電監測技術之一,已逐漸向多導聯、大容量及高度智能化方向發展。 縱觀國內動態心電診斷發展史,從最初的單導聯對簡單的心律失常疾病診斷、發展至12導聯對復雜性心律失常診斷、到現在18導聯在原有基礎上新增同步監測左心室后壁、右心室的心肌缺血情況,急性肺栓塞引起一系列的下壁、右室心電圖動態改變,全方位覆蓋心臟電活動信號。每一項最新科研成果都凝聚了中國心電人美好夙愿、每一個階段的全面普及都體現了中國心電人勤勉不綴、奮勇向前的精神面貌。 《實用心電學雜志》2018年2月第27卷第1期出版了盧喜烈教授的“18導聯動態心電圖的臨床價值”一文,全文從動態心電圖應用歷史、18導聯動態心電圖儀的導聯體系及操作方法、18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探討、典型案例等全面論述了18導聯動態心電圖的特點: 1、18導聯動態心電圖**的特點是同步描記的18導聯心電圖包含常規12導聯和新增加的V3R~V5R及V7~V9 6個導聯,全面涵蓋了包含左右房室心肌全面心電活動檢測,可以有效檢測到常規12導聯難以檢查的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情況,對這些部位心肌出現的缺血、損傷甚至壞死樣心電圖改變的檢測有著特別意義。因此可以說,18導聯動態心電圖可以全面檢測各部位缺血、損傷、壞死情況,有效提高心肌缺血情況的檢出率。 2、該儀器根據標準Wilson及Mason-Likar導聯體系設計,符合當今臨床使用習慣。經大量臨床驗證使用和測試,所產生圖形與傳統方法采集的常規心電圖基本相同,失真度小到可忽略不計,基本符合臨床使用標準。 3、該儀器用少數體表電極描記出多導聯心電圖,有方便使用、減少患者痛苦和節約耗材的特點。 4、少量的體表電極、少量的同步心電圖通道引導出大量有效心電數據,為遠程心電數據傳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5、18導聯動態心電圖將成為心血管臨床上繼12導聯動態心電圖后又一種重要檢測方法,是對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心肌缺血性疾病盲區的有效補充。 作者介紹 盧喜烈 教授 現就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1972年應征入伍,201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授予心電專家。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心電技術培訓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電學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動態心電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電圖學組副組長、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協會心電學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電圖規范化培訓主任委員,《心電學雜志》主編。主編《現代心電圖診斷大全》、《12導同步心電圖學》等心電學專業著作40部。首先提出12導同步動態心電圖概念并于2004年研制出高采樣率的12導同步動態心電圖系統應用于臨床。首創在26種直方圖上檢索、編輯心律失常。首創“Demix”分析技術。 專業特長: 從事心電圖相關工作46年,精通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 榮譽: 2002年在心電圖臨床應用100***典大會上獲中國中青年心電特殊貢獻獎; 2005年在第一屆全國動態心電圖學術大會上獲杰出動態心電圖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4年被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學會心電學技術分會授予“心電學終生成就獎”。 承擔課題: 心電信息化建設; 基于電子簽名認證的遠程心電圖工作站系統— 課題資金100萬元; 心電圖自動化診斷系統; 12導同步動態心電圖系統的研制與應用; 心電圖計算機自動診斷系統。 帶教情況: 帶每年教進修生10名,研究生2名,輪轉生50余名; 每年為進修生授課60-80次; 在北京先后5次主持召開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心電學新進展學術會議; 主編全軍和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心電學新進展教材; 主編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心電學新進展教材第1—第5卷, 約250余萬字。 主編專業著作: 學術期刊任職:《心電與循環雜志》編委、《世界急危重癥醫學雜志》編委、《臨床心電學雜志》常務編委、《實用心電學雜志》終身編委、《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編審、《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編審、《心電圖雜志》副主編、《實用心電學雜志》主編、全軍繼續醫學教育心電學新進展 (2002、2003、2004 )項目負責人、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心電學新進展 (2006、2007)項目負責人。 著作:主編心電學專業著作46余部,約5500余萬字。12導聯心電圖同步診斷學、現代心電圖診斷大全、運動平板實驗等專著,在國內引起了廣泛影響。發表心電圖專業學術文章226篇,包括論著、綜述、述評、特稿、疑難心電圖分析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國內引起了廣泛影響。 段揚 教授 現就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1970年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38軍114師服役; 1972年2月-1975年3月在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后回原部隊工作; 1977年~2008年在解放軍316醫院工作,從事心血管內科和功能檢查科工作,為該醫院特檢科主任; 1979-1986年期間,被騁為總后醫校八分校護訓班心電圖課教員; 2008年至目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工作。 榮譽: 獲實用新型專利一次,**作者;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一次(職務發明);發明專利共同發明人一次(職務發明);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作者一次;專題綜述文獻列入國家和省部級以上專著內采用三次,其中《中國心電信息學》為國家十一五計劃重點叢書之一;在各級國家期刊和周圍核心期刊,主寫或合著文章發表約10余篇。 作為一部國內為數不多的心電學專業權威期刊之一《實用心電學雜志》,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江蘇大學主辦,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心電學會、中國心電圖會診中心、中國心電學基地協辦,1999年創刊至今詳細記錄了中國心電學的發展歷程,全面普及與提高醫技水平、誠意服務全國30萬心電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