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探討  

目的:探討18導聯同步動態心電圖診斷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方法:應用蓬陽豐業公司生產的Medsun18導聯動態心電圖儀對186例測試者(其中健康人48例,異常心電圖心律失常者87例),ST、T改變者51例采用回顧性和與同時用標準心電圖機記錄的多導常規心電圖對比分析。

結果:圖形記錄和標準心電圖機所同時記錄心電圖形對比符合率為85%,長時間多導聯同步記錄的心電信號完整程度和失真度符合臨床觀察要求。結論:18導聯同步記錄心電圖可以有效地觀察到患者各種狀態下多種心律失常,并可很好的觀察到多部位ST、T動態的長時間或短暫改變,有較大的臨床使用價值。

資料和方法:全組共186例,其中健康人48例,異常心電圖、心律失常者87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縮35例,室上性期前收縮22例,心房纖顫3例,心室漏搏和停搏3例,各種心動過速5例,混合性心律失常(指同時含二種以上心律失常)19例;ST改變和各種急性、陳舊性心肌梗塞21例,T波改變30例(其中有一部份屬于ST、T改變合并心律失常者)。全組年齡自10歲至81歲,平均年齡為55歲。全組中男性為124例,女性為62例。全部患者使用蓬陽豐業公司生產的Medsun18導聯動態心電圖儀經1小時至24小時配帶記錄器測試并分析診斷結果。全組患者經常規12導聯心電圖機驗正,使用機型為日產NIH0N K0HDEN-6511和6151型心電圖機。

結果:蓬陽豐業公司生產的Medsun18導聯動態心電圖儀為由正交調X.Y.Z三軸心電圖轉化而來,筆者對本組病人用常規12導聯心電圖儀(日產光電6511、 6151型心電圖機)進行了同時段采樣,18導聯圖形特征、振幅比較符合率約在85%以上,符合臨床要求。18導聯心電圖采用校正的心電圖系統,在II導聯中比較準確地表現了標準P波形態,在本組中可清晰看到絕大部份竇性P波、相當部份患者的室上性早搏前的異型P波、心房纖顫的F波、和漏搏長間歇中的P波等均得到很好的表現。

對于ST、T改變的觀測,18導聯動態心電圖有效地觀察到心臟多部位心電圖ST、T的多種動態變化形態。筆者對除左心室前壁、下壁、側壁等部位出現的ST、T變化進行觀察,還對左心室正后壁(反映在V7、V8、V9導聯)和右心室情況(反映在V3R、 V4R、 V5R導聯)進行觀察追蹤,結果觀察到多例患者在下壁或左室前側壁心梗時,同時出現在左室正后壁的ST、T改變。多導動態心電圖對心電圖的連續動態變化有明顯特點,如筆者觀察一例患者在平靜狀態下心電圖正常,當做動態心電圖約9小時,突然出現典型“心絞痛”癥狀,當回放該時段同步18導心電圖時,可明顯看到胸前V3-V5導聯ST段明顯水平型抬高并出現V7-V9導聯ST段輕度下降,持續約10余分鐘后尚恢復正常。

討論:心電圖診斷技術發展到目前已近100年,動態心電圖在臨床使用也已有40余年的歷史。由于科學技術水平尤其是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動態心電圖技術逐漸向多導聯、大容量及高度智能化方向發展。早期的動態心電圖儀一般只有2至3個導聯。由于導聯數量過少難于發現心臟廣泛面積的缺血及損傷因起的ST、T改變,且由于所采取導聯方式所局限,不能顯示標準II導聯(通常只顯示III或avF導聯),給心律失常分析、心律定性帶來不便。最近真正10電極12導聯和8電極正交轉換18導聯動態心電圖儀已逐漸投入臨床使用,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筆者通過用18導聯動態心電圖儀對186例患者的檢測,認為18導聯動態心電圖有使用方便、觀察范圍大且直接,尤其對心臟廣泛面積ST、T改變的動態觀察,有其它儀器無法取代的優點。

  1.對ST、T改變的部位判斷:最近推出的12導聯動態心電圖已較好解決了心肌前壁、側壁、下壁及間壁等部位ST、T改變動態觀察問題,但還存在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ST、T改變觀察育區。由于右心室主要由右冠狀動脈供血、左心室正后壁主要由右冠狀動脈、小部份由左冠狀動脈回旋支供血,因此在臨床心電圖上在下壁或側壁心肌梗塞時常可在18導聯心電圖中見到v7、V8、 V9導聯出現相應ST、T改變,而右室梗塞則更集中體現在V3R、 V4R、 v5R三個導聯上,這在常規12導聯動態心電圖上往往難于發現。 18導聯動態心電圖可同步顯示含右室、左室正后壁在內的幾乎所有部位心電信號,給觀察帶來極大方便。

  2.對于變異性心絞痛、冠狀動脈痙攣的動態觀察: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典型心電圖改變及較長的持續時間常不難診斷,但在變異性心絞痛或冠狀動脈痙攣用常規心電圖優于典型心電圖。